一、通信聯絡系統基本要求
按要求各煤礦及非煤礦山必須按照安全避險的要求,進一步建設完善通信聯絡系統。煤礦通信聯絡系統包括三個部分,有線調度通信系統、有線廣播系統、無線通信系統組成。
煤礦企業必須應安裝有線調度通信系統和應急廣播系統。地面調度通信系統主機必須具有安標及防爆證,井下電話機應使用本質安全型。無線通信系統小型煤礦或礦山暫沒有強制要求,安裝的無線通信系統應與調度電話互聯互通。
二、通信系統安裝位置
在礦井主副井絞車房、井底車場、運輸調度室、采區變電所、水泵房等主要機電設備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和采區、水平最高點,應安設電話。緊急避險設施內、井下主要水泵房、井下中央變電所和突出煤層采掘工作面、爆破時撤離人員集中地點等地方,必須設有直通礦井調度室的電話。
距掘進工作面30~50米范圍內,應安設電話;距采礦工作面兩端10~20米范圍內,應分別安設電話;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長度大于1000米時,在巷道中部應安設電話。
機房及入井通信電纜的入井口處應具有防雷接地裝置及設施。
井下基站、基站電源、電話、廣播音箱應設置在便于觀察、調試、檢驗和圍巖穩定、支護良好、無淋水、無雜物的地點。
煤礦井下通信聯絡系統的配套設備應符合相關標準規定,納入安全標志管理的應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。
二、設計原則及標準
1、硬件設計原則
系統的硬件設計和選型應該遵循如下原則:
先進性:系統硬件應具有先進性,避免短期內因技術陳舊造成整個系統性能不高或者過早淘汰。
可靠性:在充分考慮先進性的同時,硬件系統應立足于用戶對整個系統的具體需求,應優先選擇先進、適用、成熟技術, 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效益。
兼容性:系統設備應優先選擇根據已有國際標準設計、生產的標準化設備,避免因兼容性差造成系統難以升級或拓展。
可擴充性:系統數據采集設備采用模塊化結構和總線通信方式,在系統規模擴展時,不需較大的改造即可。
2、軟件設計原則
系統的軟件設計和選型應該遵循如下原則:
可靠性和安全性:系統軟件應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
易用性:系統軟件應操作方便,采用中文圖形界面。
標準化:系統軟件應符合國家、行業標準以及國際標準,便于升級。
可擴充性:系統軟件應具有可擴充性。采用面向對象的結構設計,具有一定的靈活性、可操作性和可擴展性。在今后業務發生變化時,模塊的增加和對模塊的修改不應對其他模塊產生影響。
為確保整個工程的高質量,總體方案設計原則需要達到可靠性、安全性、先進性、靈活擴充性、經濟實用性、操作和維護的方便性的高度統一。
3、設計依據、規范和標準
2016新版《煤礦安全規章》
《礦山安全規程》
《礦山設計規范》
《智能調度室裝備規范》
《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本質安全型電路和電氣設備要求》
《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通用要求》GB 3836.1-2010
《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》GB3836.4-2010
《礦用一般型電氣設備》GB 12173一90
《礦山通信、檢測、控制用電工電子產品通用技術要求》MT 209-90
《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》GBSOO55一93
《工業標準及國際商務建筑布線標準》
GB 84《通信網技術標準匯編》 [1989.10.]
GB 50252-94《工業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統一標準》 [1994.12.]
MT209-1990
MT/T405-1995
Q/AKB2 029-2013
三、地面通信設備
一般設計重慶申歐SOC8000B+KTA16(KTJ12系列)型數字程控調度系統,井下選用KTH17A型防爆礦用電話機,礦井內部井上、井下通訊共安裝電話一般在32、64、80、128、208、300、500、800、1000門等(視煤礦情況而定)。。
四、井下通信
礦山行業下井的通訊干線選用兩根(一主一備)MHYAV-(20-50)×2×0.8型通訊電纜,接至電話機的支線,選用MHYV-1×2×7/0.28-0.43型礦用通訊電纜。
礦井主斜井、井底車場、運輸調度室、井下避難硐室、井底水泵房、帶式輸送機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機電設備硐室和采掘工作面,應安裝電話。井下主要水泵房、礦井地面變電所和地面通風機房的電話,應能與礦調度室直接聯系。井下每個避難硐室應安裝1臺電話。